三、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护理理论、临床护理技能、社区卫生保健知识、富有人文精神精神,能适应临床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家庭,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护理、康复以及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技能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通过对医学科学和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学习,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护理岗位群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
(三)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人才培养坚持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为原则,以素质教育和护理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采用“2+1”培养模式,即二年的校内学习和一年的医院实习,学校和医院两个育人主体共同承担人才培养责任。校内学习以理论课为主,辅以实验、实训和见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一年的教学医院顶岗实习中完成专业课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四、培养要求
1.知识结构
(1)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
(2)具备较扎实的医学知识及护理知识。
(3)具有基本的疾病预防保健知识。
(4)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科学锻炼的基本知识。
2.能力结构
(1)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规范、较熟练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
(3)具有对危重患者的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能力及一定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4)能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整体护理和保健服务、康复指导和进行卫生宣教。
(5)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服务意识。
(6)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3.素质结构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融洽的人际关系。
五、技能高考课程
语文、数学、英语、体育、护理学基础、护理实践
六、专业课程
基础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健康评估、药物学基础、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护理礼仪等。
课程基本要求及时间分配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标准(2020版)》开设,使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 32 |
2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标准(2020版)》开设,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学习、成长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培育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职业生涯指导,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 36 |
3 | 哲学与人生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标准(2020版)》开设,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成长的意义;社会生活及个人成长中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意义;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长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 36 |
4 | 职业道德 与法治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标准(2020版)》开设,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帮助学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了解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增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意识,养成爱岗敬业、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 36 |
5 | 语文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培养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协作、口语交际能力,具备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 208 |
6 | 数学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开设,使学生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及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 100 |
7 | 英语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初步具备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并且能借助字典看懂简单的专业资料、能进行与专业相关的语言交流。 | 104 |
8 | 体育与健康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开设,旨在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锻炼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合理安排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能素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 176 |
9 | 信息技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0版)》开设,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操作、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情境中的各种问题;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不断强化认知、合作、创新能力,为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 100 |
10 | 公共艺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大纲》开设,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趣。以喜闻乐见的音乐和美术为主要内容,使学生对各类艺术形式具备一定认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 36 |
11 | 历史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68 |
合计 | 932 |
专业核心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 | 学时 |
1 | 人体解剖学 | 掌握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及结构,以及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掌握人类起源、进化和个体发展的规律,掌握医学遗传性疾病的基本知识。 熟悉人体胸、腹部的体表标志线,腹部分区,重要脏器的体表投影,体表骨性标志和肌性标志及其临床意义。理解内脏概念及与医学脏腑的关系。 | 90 |
2 | 组织胚胎学 | 借助于显微镜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包括细胞学、基本组织学及各系统器官的细微结构,人胚早期发生以及心脏、肾脏与生殖器官的发生过程。 课程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细微结构及相关功能、胚胎发生过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 64 |
3 | 护理学基础 | 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将护理程序贯穿于各章节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护理技术操作技能,运用护理程序开展整体护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 | 196 |
4 | 内科护理 | 运用护理程序诊断和处理内科疾病患者的健康问题,以达到恢复和增进患者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科。 课程目标:通过对内科护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获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其防治和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对内科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以及对内科急症的配合抢救的能力。 | 64 |
6 | 外科护理 |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外科护理总论的基本理论,神经外科、心胸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特点,掌握腹部外科、泌尿外科、骨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特点,熟悉外科护理的新动向、新进展。 | 64 |
7 | 儿科护理 |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小儿解剖生理特点、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诊断、护理、防治方法,熟练掌握儿科护理的理论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危患儿进行身心护理。 | 72 |
8 | 妇产科护理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早、中、晚期的孕妇实行整体护理,并协助医生进行孕期检查。运用护理程序对分娩期、产褥期的孕产妇实行整体护理,并能协助医生完成接生。运用护理程序对伴有妊娠期或/及分娩期常见并发症或/及合并症的孕产妇实行整体护理。制定新生儿护理计划,教会产妇护理新生儿的技巧、常识和方法。运用护理程序,对妇科常见疾病患者提供整体护理。 | 64 |
9 | 急救护理 |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具有对急危重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判断和应急处理及配合抢。 救护理的能力,能运用整体护理观念,对急、危重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学会常用急救技术。了解急救护理范畴和发展,急诊室、重症监护室的设置和管理;危重患者的常用监测技术。 | 196 |
10 | 护理管理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医院常用的护理质量标准及医院护理质量缺陷与管理。熟悉医院护理管理的组织原则及临床护理工作组织结构,了解与护士执业注册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与护士临床工作相关的医疗法规,以提高护理质量。 | 64 |
11 | 病理学 |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掌握疾病的病因及发生、发展规律,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转归和结局。了解国内外病理学新进展。 | 64 |
七、专业特色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民对医疗护理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护理教育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是我校护理专业办学以来重点关注所在。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护理专业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和深入研究,在继承传统办学的优势基础上,进一步展现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校院联合、定向培养,打造特色护理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护理专业在新世纪所构建并已形成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办学特色。
1、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
“专科特长型”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在普通护理人才培养的基础,加强某一专科护理领域的能力培养。其特色体现了3个适应:①适应了社会需要性:针对了各级医疗机构对护理人才的要求和需要。特别是大中型医疗机构对专科护理人才的急迫需求。②适应了社会要求性:针对了不同护理岗位对护理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③适应了社会发展性:针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模式的转变对护理的要求。
2、人才培养方式的特色
“校院联合、定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方式,是采取学校与省级大医院对学生在某一专科领域进行联合培养、共同推荐就业的人才培养方式。
3、人才培养措施的特色
“321工程”的人才培养措施,即加强人文教育、加强英语训练,加强能力培养,巩固医学基本理论,巩固实践技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三加强二巩固一提高”整体育人措施。其特色体现了四个结合:①传统优势与现代教育相结合。②专业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③国际护理教育与国内实际相结合。④普通护理教育与专科特色护理相结合。
八、就业前景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根据卫生部的统计,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业内专家介绍说,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如护士在美国平均年薪达5万美元,而美国缺护士30万人。
在澳洲,护士最容易找工作或获得升迁,同时,只要拥有了澳洲注册护士的资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联邦国家工作的“绿卡”。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护士均有许多优惠的政策。因此,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工作。护理学专业毕业以后不用担心无法就业的问题,因为,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医疗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实力选择在民办医院和公办医院工作。护理学专业毕业后的工作方向还可以是:育婴师,私人家庭护理师,持有相关证书出国做护理师,目前,护理师出国待遇非常好,需求量也比较大。
就业岗位:护理学专业就业岗位包括:各类学校护士、美容师、销售代表、医药代表、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导医、产品专员、美容导师、医院代表、手术室护士、客服专员等。
九、毕业去向
可升入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护理学院、长江大学、武汉城市学院、湖北恩施学院等本专科院校。从事护理科研方向、妇幼保健院 、专科护士、社区医疗服务、医疗卫生系统事业单位 、医 美行业等工作。